专题故事
张贝芝 跨乐种合作的想像
自由空间乐团锐意打破乐种、风格等界限,汇聚不同背景的音乐家,创造令人惊喜的新声音。身为乐团其中一员的香港音乐家张贝芝,先后两次跟唱作歌手Kiri T和Moon Tang在自由空间乐团音乐会上合作,亲身经历这种跨界合作的奇妙过程,她在以下的影片中分享发掘到的多种可能性和背后无限的想像力。
走进“M+希克藏品:从大革命到全球化”
“当人开始关注真正的、个体的、真实的情感的时候,艺术就会发生变化,而这也恰恰是整个中国的现代主义的又一次出发。”
皮力
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动荡,中国1978年开始推行的改革开放政策开创了一个新时代,为其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深远改变。许多城市摇身一变成为国际商业中心,不少艺术家致力举办展览、尝试崭新的风格和媒材,并与外国艺术家展开国际交流。
“M+希克藏品:从大革命到全球化”探索这时期的文化发展,展示这批艺术家勇于创新的精神,看看他们如何塑造当代中国生活经验,以及造就国际观众对于今日中国的印象与理解。
来参与由希克资深策展人及策展事务主管皮力、视觉艺术德英副策展人武漠和视觉艺术副策展人谭雪凝带领的虚拟导赏团,沿途思考它所涵盖的大趋势:地下艺术、八五新潮、玩世现实主义、政治波普,以及视觉文化的都市化。
在M+杂志发掘更多精彩影片及内容。
杨东龙:不可言说的空间
“画画是去制造那不可言说的空间。”
杨东龙
1990年,杨东龙成立Quart Society。它被视为香港首个独立艺术空间,为艺术家提供展示非主流艺术的平台,特别回应香港“六四后、回归前”的状态的作品,因此杨东龙在1990年代的香港前卫艺术运动举足轻重。他主要是靠自学成才,他所属的那代艺术家的特色,是作品以鲜明的本土手法去回应现代主义。
影片中,杨东龙探讨其艺术实践从抽象到具象的不同面向,还分享他对艺术及艺术家身分的想法。
在M+杂志发掘更多精彩影片及内容。
何藩:决定性的瞬间
“黑白是给我一个距离,是跟现实人生有一个距离, 我觉得这个距离很重要的。”
何藩
何藩镜头下1950和60年代的香港,在今天已不可复见,但我们仍可透过他的作品感受和了解香港昔日的景物风貌。
早年生活
何藩(1931 年生于中国,2016 年逝世)身兼摄影师、电影导演及演员。儿时于上海生活,14 岁时获赠首部相机后,摄影生涯便随之展开。何藩在1949 年移居香港,所拍摄的香港众生相引人入胜,自1950年代起便开始受到关注。
从摄影到银幕事业
何藩的摄影技术,在当时日益蓬勃的香港电影业大派用场。他在1960至1980年代期间从事电影工作,特别是参与邵氏兄弟的电影制作,其作品广为人知。何藩除了担任电影导演外,偶尔还会亮相幕前,《不了情》(1961)便是他首部参演的电影。
参演多部电影后,何藩在 1963 年完成了他的首部独立短片《大城市,小市民》,并在翌年的“日本国际电影节”获奖。不久后,他获得商业电影公司的青睐,开始拍摄一系列艳情片,并因这个全新的电影类型而大受欢迎。由他执导的电影如《长发姑娘》(1975)和《三度诱惑》(1990)更是极为卖座的作...
西九文化区艺术公园—全新维港绿色艺文空间
艺文活动、写意空间、打卡热点、维港美景尽在西九艺术公园
Mike Orange & The Universe Travellers
随著科技发展,音乐越催精益求精,录音室版本的歌曲,通常都会经过多遍录制,再由录音师将节录下来的最佳部份衔接成曲,乐手尽管发挥不稳定,最终也能从一遍又一遍的补录中抽取最佳成果。但对于Mike Orange & The Universe Travellers来说,力臻细腻完美的零瑕疵音乐显得缺乏人性化,他们更希望将乐手的情绪、高低起伏纪录在专辑当中,纵然含有沙石,却比后期加工来得真挚
梁袓尧《一个邀请:人约吉场后》
因为疫症,全球剧场面对旅游限制、演出取消、改期等种种未知数,何时重开亦说不准。即使疫情稍为平息,经过各种变化,如对密闭空间的忧虑,和网络上看不完的免费演出,观众对重回剧场的信心、兴趣和期待,跟从前是否一样?
《一个邀请:人约吉场后》剧场录像系列探讨当剧场现场演出经历这段未知与巨变之后,观众、演员和剧场这种表演艺术的关系。30位香港演员不经彩排,独自走入当时尚未重开的自由空间大盒,站在舞台上面对空无一人的观众席,诉说最真实的感受。他们的愤怒、激情、直觉、思考、恐惧、期待,凝固成30条长度不一、情绪纷陈的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