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影 ─ 香港舞者」| 曹德寶
「曹德寶有一種獨特的動態,結合不同風格,力量層次豐富。」 ── 蘇・希利
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當代舞系。 2010年加入不加鎖舞踊館任駐團藝術家至 2014年,其間開始參與舞蹈創作。 2012年為短片《盛放永恆的陽光》編舞及演出,短片於 2013年康城影展「Short Film Corner」展出。 2015年於西九文化區及城市當代舞蹈團合辦的《新作論壇:光影舞蹈》創作舞蹈短片《yellow alert》,並獲委約繼續發展,於2017年跳格國際舞蹈影像節進行首映。 2016年獲Japan Contemporary Dance Network邀至日本沖繩及北海道作交流演出。同年舞蹈作品《土炮》獲邀至德國杜塞爾多夫國際舞蹈博覽會(internationale tanzmesse nrw)演出。 現為自由身舞者、編舞及兼職戲曲武師。
我的播放清單
請選播放清單
「觀・影 ─ 香港舞者」| 楊雲濤
「楊雲濤是一位極具力量的舞者,散發著一種成熟的、知性的氣質。」 ── 蘇・希利
楊雲濤,畢業於中央民族大學舞蹈系,曾任廣東現代舞團、北京現代舞團舞蹈員。其主演的舞劇《媽勒訪天邊》獲第二屆中國舞蹈荷花獎比賽金獎及優秀男主角獎、第六屆中國藝術節優秀劇目獎,於第七屆全國少數民族舞蹈比賽憑《雲之南》獲獨舞表演金獎。
2002年加入香港舞蹈團,擔任首席舞蹈員,並憑舞劇《水滸傳》及《大地之歌》獲2003年香港舞蹈年獎。2005年加入城市當代舞蹈團,憑該團節目《霸王》再獲2006年香港舞蹈年獎。2007年出任香港舞蹈團助理藝術總監。2010年獲香港藝術發展局頒發「2009年度最佳藝術家獎(舞蹈)」,其編導的《蘭亭‧祭姪》、《花木蘭》及《風雲》分別獲香港舞蹈年獎「最值得表揚舞蹈製作」。楊氏於2013年起出任香港舞蹈團藝術總監一職。
楊氏曾分別於廣東現代舞團、北京現代舞團及城市當代舞蹈團發表多個舞作。為香港舞蹈團編創的作品包括《邊城》、《笑傲江湖》、《天上‧人間》、《三國風流》、《蘭亭‧祭姪》、《金曲舞韻顧嘉煇》、《花木蘭》、《梁祝‧傳說》、《風雲》、《在那遙遠的地方》、《倩女‧幽魂》、《紅樓‧夢三闋》之<白>及《中華英雄》等。《蘭亭‧祭姪》應邀於2013年9月在北京國家大劇院歌劇院上演,並於2013年12月在台北新舞台上演,作為「香港週2013」的重點演藝節目;《花木蘭》於2015年3月赴紐約林肯表演藝術中心、9月赴悉尼及2017年4月赴倫敦南岸藝術中心演出;《梁祝‧傳說》於2016年4月在韓國首爾「韓國舞蹈祭典」中演出;《倩女‧幽魂》於2017年7月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及廣州大劇院演出。
我的播放清單
請選播放清單
「觀・影 ─ 香港舞者」| 江上悠
「江上悠的動態典雅優美、流動多變,力量與幽默感互見。」 ── 蘇・希利
江上悠生於日本沖繩,於倫敦皇家芭蕾舞學院畢業,2002年加入香港芭蕾舞團擔任群舞員,2014年同時兼任舞團的排練導師。
他曾參演的香港芭蕾舞團劇目包括米瀚文的《天鵝湖》、謝傑斐及科勒不同版本的《胡桃夾子》、海德的《夢偶情緣》、卡尼柏諾烈的《茶花女》、巴蘭欽的《主題與變奏》、杜亞陶的《卡薩廸》、伊羅的《律動的神采》、科西的《舞極》、韋爾奇的《空.色》,以及維亞的《杜蘭朵》等。
江上悠曾為香港芭蕾舞團的《編舞家巡禮》系列創作的作品包括:與胡頌威共同創作的《觸角》(2014)和《白色謊言》(2012)、《OIOIO》(2011)、《鏡花水月》(2010)、《一一》(2008)、《櫻》(2007)及《影》(2005)。他亦曾為舞團創作長篇作品,如與胡頌威聯合編舞的《卡門》(2017)、與胡頌威一同擔任伍宇烈《新中國芭蕾─青蛙王子》(2013)的聯合編舞,以及擔任伍宇烈《糊塗爆竹賀新年》(2010)的聯合編舞。他與胡頌威攜手創作《波萊羅》(2015),香港芭蕾舞團憑演繹此作勇奪2016年香港舞蹈年獎傑出群舞演出獎。
江上悠於2015年為日本的舞蹈組織Architanz重新編排伍宇烈的《惡魔之物語》,又曾獲香港的東邊舞蹈團委約創作《Sonographer》(2011)及《Firefly》(2016)。
我的播放清單
請選播放清單
「觀・影 ─ 香港舞者」| 徐奕婕
「徐奕婕青春活潑、個性獨立,身體給人明亮而輕柔的感覺。」 ── 蘇・希利
獨立編舞及舞者,80後,6歲開始習舞,香港演藝學院舞蹈學院畢業生。2015年度香港藝術發展獎之藝術新秀獎(舞蹈)得主。徐奕婕擅長編創環境舞蹈 ,走近觀眾,分享當下。她亦憑自身對大自然的觸感,喜以花為題材,作品包括:《睡蓮》、《乾花》、《牽牛花》、《雞蛋花》等,風格被喻為詩意洋溢,簡潔有力,精準地以不同層次的比喻,詰問人類身體的存在性。
網站: ivytheatres.com
我的播放清單
請選播放清單
「觀・影 ─ 香港舞者」| 楊春江
「楊春江是一位極具力量的表演者,亦是一位具備批判意識、熱愛提問的思考家。」 ── 蘇・希利
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後自習舞蹈並兩獲獎學金到荷蘭及英國修讀編舞。曾獲六度「香港舞蹈年獎」(2000、2005、2009、2012、2013、2014) 、兩度南華早報《全年五大最佳編舞》(2006、2008) 及香港藝術發展局舞蹈新晉藝術家年獎等(2002)。並被歐洲芭蕾舞蹈雜誌Ballettanz年刊提名為「備受注目編舞家」。2013年楊春江獲香港藝術發展局頒發年度最佳藝術家年獎,讚揚他在編丶演丶教丶策劃丶評論等各方面的成就及建樹。
我的播放清單
請選播放清單
「觀・影 ─ 香港舞者」| 陳敏兒
「陳敏兒具備劇場魅力、國際視野,同時富有當代觸覺。」 ── 蘇・希利
香港演藝學院現代舞系畢業生。畢業後隨即加入香港城市當代舞蹈團成為專業舞者,1995年獲亞洲文化協會利希慎獎學金赴美交流。1998年與舞者楊惠美創立「雙妹嘜舞蹈劇場」,風格被喻為充滿香港本土情懷,別樹一幟的女子雙人組合。陳氏所編作品曾應邀於紐約、科羅拉多、悉尼、東京、京都、首爾、馬來西亞、台北、新加坡、廣州及巴西聖保羅等地演出。陳氏獲香港舞蹈聯盟頒發四項香港舞蹈年獎。
近年作品包括編導演古蹟舞蹈劇場《免治O孃》; 不加鎖舞踊館舞蹈連續劇《牆44》; 及去年剛完成參與獨立電影許雅舒新作「風景」。陳氏除活躍舞蹈界外,亦積極參與戲劇演出及擔任形體指導 。近作包括三角關係《家。寶》; 神戲劇場《馬》及《仲夏夜之夢》; 新視野藝術節節目: 甄詠蓓戲劇工作室《黑色星期一 》及 再構造劇場《未來簡史》。 新作品《花生騷》以快速舞蹈時裝秀窺探社會和人性的荒謬。
網頁: www.abbychancandance.com
我的播放清單
請選播放清單
「觀・影 ─ 香港舞者」| 李偉能
「李偉能的特色在於其身體可塑性極高,散發著青春的動態能量。」 ── 蘇・希利
生於香港,十七歲開始接觸現代舞。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專業會計系,同年遠赴英國倫敦當代舞蹈學院深造舞蹈課程,並於2015年取得其藝術碩士學位(當代舞)。畢業回港後,隨即加入不加鎖舞踊館。過往合作藝術家包括Crystal Pite (Kidd Pivot), Maresa Von Stockert (Tilted Production), Emmanuelle Vo-dinh,Sue Healey,周書毅,王榮祿及周佩韻等,亦曾於法國、倫敦、東京、台灣、首爾、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演出。現為不加鎖舞踊館駐團藝術家。
近年發表作品包括《彼岸》(2015)、《Pardon…Pardon?》(2016)、《It tastes like you》(2016)、《回聲摺疊》(2016)、《並不只有我》(2017),《The Way Horse Talk; The Path We Walk》(2017)。
李氏曾獲世界舞蹈聯盟挑選於2016年於南韓舉行的匯演中演出,並獲得菁霖文化藝術基金頒發新晉編舞獎。其首次執導的舞蹈錄像作品《It tastes like you》獲選於南方影展2016(實驗類),跳格國際舞蹈錄像節2016(獲得「觀眾之選」大獎),加拿大Festival of Recorded Movement 2017以及蘇格蘭Perth Dance Festival - Screendance Awards 2017 影展中放映。
2017年與獨立藝術家邱加希共同策劃《re:do/ Joseph Lee/ KT Yau》,首個以眾籌方式進行重演,演出其獨舞作品《回聲摺疊》,作品同時受邀往北京舞蹈雙周、德國美茵茲的國際表演藝術節、城市當代舞蹈節、廣東現代舞周中作巡迴演出。
網站:www.josephwnlee.com
我的播放清單
請選播放清單
Warning
Someone else has logged in with your username and password. This may indicate that your account has been compromised or account sharing is not allowed on this site. Please contact the site administrator if you suspect your account has been compromised
You will be automatically logged out in 10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