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移动
首页 / 视觉文化
日期: 02/05/2022
分享

安东尼.葛姆雷:亚洲土地

安东尼.葛姆雷

安东尼.葛姆雷探讨人体与空间关系的雕塑、艺术装置及公共艺术作品广受赞誉,其作品曾在世界各地展出。葛姆雷曾获多个荣誉及奖项,包括1994年的泰纳奖。1997年,他获颁英帝国官佐勋章,并在2014年新年授勋时获册封爵士。他自2003年起成为英国皇家学院院士。

“按下去的那一刻,就好像帮泥人装上了心脏的感觉。”
参与者谭雪娇

2003年,英国雕塑家安东尼.葛姆雷邀请象山村(现广州市花东镇)约300位居民,以当地的泥土制作了约20万个泥人。他只提出三个简单要求:泥人要如手掌大小、可站立及有两只眼睛,其他部分则可让创作者自由发挥。

最后,这些泥人组成一片抬头仰视的人海,反映当地的地广人多。这件集体创作的作品名为“亚洲土地”,在2015年纳入M+馆藏前,曾在中国及世界各地展出。

在视觉艺术主策展人姚嘉善与香港的年轻艺术工作者布置“安东尼.葛姆雷:亚洲土地”的展览时,艺术家及当时的参与者亦回想塑造泥人的经历对他们的意义。影片更展示制作泥人的档案片段,以及张海儿为泥人创作者所拍摄的照片。

M+杂志发掘更多精彩影片及内容。

欢迎参与5月11日线上举行的“M+李立伟焦点谈”系列的首节讲座,细听英国艺术家安东尼.葛姆雷娓娓道来他的创作历程。立即报名

“M+李立伟焦点谈系列”由何鸿毅家族香港基金呈献

影片解说 : 安东尼.葛姆雷:亚洲土地

制作人员
监制
M+

影片制作
Plate Creations Limited

实地研究及统筹
杨青

文本及字幕
Iyuno Media Group

M+策展研究
姚嘉善、林铃、郭芷凝

M+制片
黄淑贤、丘雪君、苏浚

M+文本
梁仲汶、林玥臻

特别鸣谢
象山村委会、安东尼.葛姆雷工作室、江惠芳、江建华、江巨文、江锡全、
谭嘉欣、谭雪娇、陈俊轩、陈晓霖、张荧芯、周嘉乔、冯凯恩、贺炜伦、
许彦彤、顾倩侬、邝俊轩、林沛馀、梁晓彤、李嘉熙、李卓翘、李芷媚、
卢永滔、梅恺盈、谭敏晴、邓子丰、杜昆徽、曾子宁、黄杰堃、吴铁流、朱奕敏

发掘更多

上下移动
首页 / 视觉文化
日期: 25/04/2022
分享

阳江组:颠覆书法

阳江组

阳江组的书法创作实践自成一格,难以简单分类。这个艺术团体由郑国谷、陈再炎和孙庆麟在2002年组成,尤其感兴趣于挑战书法作为高雅文化的既有观念。他们将中国书法融入大型装置、摄影作品及展演,既以书法既有的规范为素材,亦颠覆了这种规范。

“书法好像在社会,或应用在社会上没甚实际意义,但我们就是喜欢在社会中寻找(书法)还有甚么作用。”

郑国谷


阳江组创作于2004年的《书法花园》就是一个临时的花园装置。作品中的书法及宣纸转化成一条潺潺河流,河边可见假桃花树和蜡制瀑布。这个让人沉醉其中的冥想空间,颠覆了书法作品的传统展示方式,并藉现代物料重新创造其形态。

在这段访问影片,三位成员探讨他们如何及为何组成这个团体,并讲述他们以书法作为艺术形式的创作手法。

M+杂志发掘更多精彩影片及内容。

影片解说 : 阳江组:颠覆书法

制作人员

监制
M+

摄影
CPAK Studio

剪接
廖家桦

M+ 策展研究
皮力、谭雪凝、郑懿行

M+ 影像制作
苏浚、丘雪君、黄淑贤

M+ 影片誊本及隐藏字幕
林立伟、Ellen Oredsson、 梁仲汶

发掘更多

上下移动
首页 / 视觉文化
日期: 25/04/2022
分享

塑造香港

“这些设计放诸现今社会仍然很实用、很特别。”
欧阳伟航

1950至1960年代是香港制造业的辉煌时期,香港塑胶工业在当时亦蓬勃发展。本土制造的塑胶产品饶富创意、价廉物美,亦深受欢迎,产品由筷子、肥皂盒、椅子到时钟,应有尽有。时至今日,“Diana”相机、开达玩具及红A塑胶水晶系列等已成为亚洲、欧洲,甚至更远地区的家居必备品牌。

在《塑造香港》中,本地制造商与他们的接班人回想当初推动塑胶工业起飞的技术、工艺和气魄,以及在海内外宣传“香港制造”品牌的往事经历。

M+杂志发掘更多精彩影片及内容。

影片解说 : 塑造香港

制作人员

监制
M+

导演
范嘉恩

M+ 策展研究
黄钰雯、张俊杰、商玮霖、陈晓晴

M+ 制片
黄淑贤、苏浚

特别鸣谢
梁馨兰、孙启烈、丁午寿、丁炜章、利志荣、欧阳伟航、朱荣记

发掘更多

上下移动
首页 / 视觉文化
日期: 21/04/2022
分享

麦海珊:逝去的美好

麦海珊

1969年生于香港,现工作于香港。麦海珊的创作涵盖录像。

“你看到的影像,其实不是你真实看到的影像……当中一定牵涉个人感受、回忆,牵涉你经历过的事情。”
麦海珊


访问中,香港艺术家麦海珊与我们分享她对超八底片的钟爱、创作历程的转向,以及拍摄纪录形式影片的过程与意义。
麦海珊的实验纪录片从现实出发,却处处充满诗意,一个个由影像与文字交织的故事,不只讲述她自己与香港的关系,更藉别人的故事记录已逝去的美好事物。

麦海珊自1990年代初开始创作录像及声音艺术作品,早年多以性别及性取向为主题,但在1998年一场大病后,她开始从自身出发创作,思考个人与城市之间的关系。其作品常以变化中的香港为题材,包括观塘的重建项目、工厦中的音乐人、盂兰胜会等。

M+杂志发掘更多精彩影片及内容。

影片解说 : 麦海珊:逝去的美好

制作人员

监制
M+

影片制作
流动影像工作室

导演
王伟健

撰稿
李嘉

摄影
张旻匡、叶耀东

剪接
王伟健、张旻匡

制作助理
邓可盈

M+制片
丘雪君、苏浚、伍韵怡

M+文本
林立伟、梁仲汶、林玥臻

发掘更多

上下移动
首页 / 视觉文化
日期: 19/04/2022
分享

杨东龙:不可言说的空间

杨东龙

1956年生于福建现工作于香港。杨东龙的创作涵盖绘画及纸本作品。

“画画是去制造那不可言说的空间。”
杨东龙

1990年,杨东龙成立Quart Society。它被视为香港首个独立艺术空间,为艺术家提供展示非主流艺术的平台,特别回应香港“六四后、回归前”的状态的作品,因此杨东龙在1990年代的香港前卫艺术运动举足轻重。他主要是靠自学成才,他所属的那代艺术家的特色,是作品以鲜明的本土手法去回应现代主义。

影片中,杨东龙探讨其艺术实践从抽象到具象的不同面向,还分享他对艺术及艺术家身分的想法。

M+杂志发掘更多精彩影片及内容。

影片解说 : 杨东龙:不可言说的空间

制作人员

监制
M+

监制
王伟健

导演
卢镇业

撰稿
李嘉

制片
梁子瞳

助制
何洁泓

摄影
叶文希、卢镇业

收音
陈宇轩

剪接
黄淑雅、锺邵康

音乐
区乐恒

混音
李志峰

M+ 策展研究
周丽珊、彭绮云

M+ 制片人
苏浚、伍韵怡

特别鸣谢
杨东龙、冯美华、艺鹄

发掘更多

上下移动
首页 / 视觉文化
日期: 14/04/2022
分享

梁美萍:集物之意

梁美萍

1961年生于香港现工作于香港。 梁美萍的创作涵盖装置艺术。

“你完全没取舍,你是一个怎样的人生?如果你‘舍’的话,你‘舍’甚么,又是另一个人生。”
梁美萍


香港艺术家梁美萍的仓库中,收藏了林林总总被舍弃的物件:一箱箱晒干的茶包和人类头发、一堆堆毛公仔、塞满呕吐袋的行李箱。她在其艺术生涯中,收集了过千件这些因人类存在而产生的事物,并将这些物件转化成艺术品,在世界制造的大量物件中发掘意义。

梁美萍带我们走访她的仓库、社区回收中心及堆填区,介绍她的创作手法,思考物料的生命周期,并藉整理和了解这些被我们舍弃的物件发现当中美妙之处。

M+杂志发掘更多精彩影片及内容。

制作人员

监制
M+

导演
卢镇业

撰稿
何洁泓

摄影
叶文希、卢镇业

收音
陈宇轩

剪接
罗倩欣

资料搜集
张炜森

M+ 制片
苏浚、伍韵怡、丘雪君、王伟健

M+ 策展研究
周丽珊、彭绮云

M+ 影片誊本及隐藏字幕
林立伟、梁仲汶、林玥臻

上下移动
首页 / 视觉文化
日期: 11/04/2022
分享

何藩:决定性的瞬间

何藩

何藩(1931 年生于中国,2016 年逝世)身兼摄影师、电影导演及演员。

“黑白是给我一个距离,是跟现实人生有一个距离, 我觉得这个距离很重要的。”
何藩


何藩镜头下1950和60年代的香港,在今天已不可复见,但我们仍可透过他的作品感受和了解香港昔日的景物风貌。

早年生活

何藩(1931 年生于中国,2016 年逝世)身兼摄影师、电影导演及演员。儿时于上海生活,14 岁时获赠首部相机后,摄影生涯便随之展开。何藩在1949 年移居香港,所拍摄的香港众生相引人入胜,自1950年代起便开始受到关注。

从摄影到银幕事业

何藩的摄影技术,在当时日益蓬勃的香港电影业大派用场。他在1960至1980年代期间从事电影工作,特别是参与邵氏兄弟的电影制作,其作品广为人知。何藩除了担任电影导演外,偶尔还会亮相幕前,《不了情》(1961)便是他首部参演的电影。

参演多部电影后,何藩在 1963 年完成了他的首部独立短片《大城市,小市民》,并在翌年的“日本国际电影节”获奖。不久后,他获得商业电影公司的青睐,开始拍摄一系列艳情片,并因这个全新的电影类型而大受欢迎。由他执导的电影如《长发姑娘》(1975)和《三度诱惑》(1990)更是极为卖座的作品。

何藩的传承

何藩以照片所记录的香港面貌,大部分已不复存在,然而新生代仍可透过他的经典摄影作品,了解昔日香港。何藩的摄影手法亦体现了法国摄影大师亨利.卡地亚-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称之为“决定性瞬间”的精神。这种等待关键一刻才按下快门的摄影手法,尽管在今天被视为老派,甚至是纯粹主义者才使用的摄影手法,仍然广受街头摄影师和摄影记者所采用。

M+杂志发掘更多精彩影片及内容。

影片解说 : 何藩:决定性的瞬间

制作人员

监制
M+

影片制作
王伟健

策展研究
周家盈、黎颖、彭绮云

M+ 制片人
Lara Day、苏浚

特别鸣谢
何藩、Sarah Greene、马容元

发掘更多

Warning

Someone else has logged in with your username and password. This may indicate that your account has been compromised or account sharing is not allowed on this site. Please contact the site administrator if you suspect your account has been compromised


You will be automatically logged out in 10 seconds